01
看的能力
①新生儿具有看的能力,较早证明这一点的,是美国生理学家范茨。随后,世界各国医学科学家,包括我国的科学家,也纷纷证明新生儿刚出生就具有看的能力,并能记住所看到的东西。
②新生儿较喜欢看妈妈的脸。当妈妈注视宝宝时,宝宝会专注地看着妈妈的脸,眼睛变得明亮,显得异常兴奋,有时甚至会手舞足蹈。个别宝宝和妈妈眼神对视时,甚至会暂停吸吮,全神贯注凝视妈妈,这是人类较完美的情感交流。中新生儿有活跃的视觉能力,他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东西,甚至能够记住复杂的图形,分辨不同人的脸型,喜欢看鲜艳、动感的东西。
02
说的能力
新生儿说的能力就是哭的能力。哭是新生儿唯一的语言,如果新生儿出生没有哭,医生会立即进行抢救,哭象征生命,哭声大小衡量生命的质量。整个新生儿期,宝宝都在哭,新手妈妈要学会听懂这种特殊的语言。
健康性啼哭
婴儿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,不刺耳,声音响亮,节奏感强,无泪液流出。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,是运动的一种方式。婴儿正常的啼哭一般每日4~5次,均无伴随症状,不影响饮食、睡眠及玩耍,每次哭时较短。如果你轻轻触摸他或朝他笑笑,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就会停止啼哭。
饥饿性啼哭
这种哭声带有乞求,由小变大,很有节奏不急不缓,当妈妈用手指触碰宝宝面颊时,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,并有吸吮动作;若把手拿开,不给喂哺,宝宝哭得会更厉害。一但喂奶,哭声戛然而止,吃饱后绝不再哭, 还会露出笑容。
过饱性啼哭
多发生在喂哺后,哭声尖锐,两腿屈曲乱蹬,向外溢奶或吐奶。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胸部抱起来,哭声会加剧,甚至呕吐。过饱性啼哭不必哄,哭可加快消化,但要注意溢奶。
尿湿性啼哭
啼哭强度较轻,无泪,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;哭的同时,两腿蹬被。当妈妈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, 宝宝就不哭了。
燥热性啼哭
宝宝多大声啼哭,不安,四肢舞动,颈部多汗;当妈妈为宝宝减少衣被,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,宝宝就会停止啼哭。
03
“听的能力”
医学科学已经证明,胎儿在母体内就具有听的能力,能感受声音的强弱,音调的高低,能分辨出声音的类型。这正是胎教的基础,新生儿不仅具有听力,还有声音的定向能力。
亲子听力实验
妈妈拿一个小方盒,里面放上黄豆,当宝宝安静觉醒时,在距离宝宝右耳朵20厘米处轻轻摇动小盒,这时宝宝会警觉起来,向声音发出的方向,先转动眼,接着转动头。在宝宝左耳重复同样的动作时,宝宝会把头转向左侧。不仅如此,宝宝还会用眼睛寻找发出声音的东西,这说明新生儿已经能把眼和耳的内部神经系统,联系起来了。
04
嗅的能力
经验观察和医学研究证明,正常情况下,新生儿出生后第6天,就能通过嗅觉,准确辨别妈妈的气味了。
亲子嗅觉小实验
把妈妈的奶垫和其他妈妈的奶垫(或者牛乳奶垫)分别放在宝宝头部两侧宝宝总是会把头转向妈妈奶垫一边。现在更换两种奶垫的位置,宝宝仍然会追随妈妈的奶垫。这就说明,新生儿具有惊人的嗅觉能力和分辨力。
新生儿还有敏锐的味觉。新生儿喜欢甜的适当给糖水时,吸吮力增强;当给苦水、咸水、淡水时,吸吮力减弱,甚至不吸。妈妈可要记住,你要是不想养成宝宝喝糖水的习惯,就不要给他糖水喝。混合喂养也有这方面的问题。
05
运动能力
新生儿已经具有很复杂的运动能力,受自身体内生物钟支配。把新生儿包在襁褓中,是人们常见的养育法。包在襁褓中的新生儿,会很安静,没有了肢体抖动和身体颤动,极大地限制了新生儿运动能力的正常发育。
把新生儿放在襁褓中的做法,是不可取的,应该让新生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,这样新生儿会很活跃,运动能力发展快,呼吸功能得到促进。新生儿通过运动与爸爸妈妈交流,是很有意思的。当妈妈和新生儿热情地说话时,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的面部表情和躯体动作,就像表演舞蹈一样,扬眉、伸脚、举臂表情愉悦,动作优美、欢快;当妈妈停止说话时,新生儿会停止运动,两眼凝视着妈妈;当再次说话时,新生儿又变得活跃起来,动作随之增多。新生儿用躯体和爸爸妈妈说话,对大脑发育和心理发育有很大的帮助。